教风是一个学校在教学精神、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的长期的、稳定的教育教学风气,是教师在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等方面的集中反映。教风建设是学校办学思路的具体体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备条件。今年是学校“改革突破年”,为实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风建设促进和带动优良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特色鲜明,有区域影响力的高等职业学校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提高全院师生对加强教风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教师爱教、学生乐学”的优良教风学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
各专业每学期至少选择1门重点课程(建议从专业核心课程中遴选),成立课程建设小组,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并取得实效。达到在本专业、本学院,甚至全校能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增加课程吸引力,提升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通过良好的教风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具体课程建设内容如下:
1.提升课程内容含金量,强化“四新三合一”。
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对每门课程的内容精挑细选,依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聚焦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适当岗位能力新要求引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时效性典型案例等资源,加强教学内容设计,重组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推进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课程的育知育智育人作用。
2.强化课堂设计,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杜绝单纯知识传递,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建立“以学习为主”的课堂组织模式,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科技赋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培训、公开示范课和集体备课等渠道,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直观式等多种教学组织方法,运用信息化、项目化、理实一体化、案例法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出勤率,抬头率,点头率”,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内在动力,提升学习兴趣。
3.以学习产出为导向,深化课程考核改革。
鼓励教师丰富考核的内容和形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做到考核过程全程化、考核内容科学化、考核方式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切实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使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上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4.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任课教师需加强日常教学工作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和课程质量标准,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包含备课、上课、考勤、作业、辅导、实训、实习、考试、成绩、教学档案等。各教学单位要在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教学信息员反馈、同行评教、督导听课、教学巡查及教学档案检查等方面,加强对重点课程的监控,及时跟踪课程建设情况,保障课程建设质量。
(二)完善对教师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估
1.各教学单位要加大督导听评课、同行听评课、示范课覆盖面和次数,采取推门听课掌握教师的真实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提高教学过程监控的随机性和针对性。
2.完善评教评学方式。采取民主测评,测评内容要根据形势变化和管理需要进行调整,对测评数据要进行更准确、科学的分析和总结,评教评学的结果要在一定程度上公开,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3.进一步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的作用。教研室和教学团队要切实承担起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教研室主任和教学团队负责人要制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通过教研活动、组织同行听评课、定期评议等方式加强对新教师的指导,促进同行的互相交流和学习。各教研室和教学团队要根据学校相关政策和建设规划制定成员考核方案,每学期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客观对每位成员的教学情况进行考核,作为各教学单位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参考。各教学单位要将该项工作纳入对教研室和教学团队的考核,作为评定教研室和教学团队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4.各教学单位根据学校教学质量考核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本单位考核方案,突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引导优良教风的形成,科学客观评价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落实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加大对教风学风建设情况的查究力度。
各教学单位认真落实学校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修订)》《学生上课期间手机管理办法》《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通过教学巡查、阶段性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和学生学习状态的检查。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护短、不隐瞒针对性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检查到的问题,不断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具体要求如下:
1.各教学单位要建立教学巡查制度,制定教学巡查安排,院部当日值班领导带队,采取教务和学管联合巡查的方式不定时组织每日的教学巡查,检查与纠正要同步进行,对于查到的问题当日值班领导要牵头协调处理。
2.各教学单位要设立教风学风检查记录本,并认真详细记录。记录做到三公开:公开班级、公开教师姓名、公开学生姓名。记录要做到问题、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记录完整,
3.各教学单位要建立查到的问题在单位内部通报制度,并将处理结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
4.教务处对各教学单位教风学风查究情况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纳入各教学单位的年终绩效考核。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保障到位。各教学单位要召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和查找本单位在教风学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切实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
2.明确任务,真抓实干。各教学单位根据教务处“正教风、促学风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各教学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正教风、促学风建设工作安排”。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真抓实干、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形成氛围。各教学单位要召开正教风、促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对本单位建设活动进行具体部署。充分利用各单位网站、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宣传“正教风、促学风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和典型经验,牢固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是学校生命线意识,让教风学风建设深入人心。
4.突出主体,注重实效。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成效。
5.总结经验,建好台账。各教学单位要全面梳理各项工作,分门别类建好台账,做好教风学风建设的阶段性总结,持续推进教风学风建设。
6.检查评比,总结表彰。教务处每学期组织一次教风学风建设评比,评比采取现场检查、听课、听取汇报和查阅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比结果纳入对教学单位的年终绩效考核,对在教风学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教务处
2023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