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的通知》(国教材〔2025〕2 号,见附件 1,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经研究,教务处启动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申报推荐工作。现就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版权页的出版日期为准)国内初版、修订版或重印,正在我国使用、第一主编单位在我省范围内的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教材,包括纸质教材、数字教材(含音视频出版物)等形式。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含职业本科学校)在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中实际使用的教学用书。继续教育教材应为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含职业本科学校)、开放大学、成人高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际使用的教学用书,且在教材封面等位置有“用于继续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显著标识或说明。
各类教学参考书、教辅用书、培训类教材、译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的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引进的国外教材(含翻译教材),担任马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或主编的人员主编的与马工程重点教材名称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教材,曾以教学或科研成果等形式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教材,以及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且未改版的教材不在申报范围之内。
教材的具体评选范围和参评条件详见国教材〔2025〕2 号文件附件2。
二、申报名额
(一)基础名额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由各设区市教育局推荐申报,每个设区市基础名额为5 册(套)。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职业本科学校和第一期、第二期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基础名额为 3 册(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基础名额为2 册(套),其他单位(包括一般高职院校、普通本科学校、省级学会协会等)基础名额为 1 册(套),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名额为5 册(套),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名额为 2 册(套)。高职院校(含职业本科学校)可在本单位申报总额内报送中等职业教育教材。
继续教育教材:每个申报单位基础名额为1 册(套)。
(二)奖励名额
根据获奖等级,给予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类)奖励的单位(仅限排序第一的主要编者获奖时所在单位,下同)奖励名额,特等奖每项奖励3 个名额,一等奖每项奖励 2 个名额,二等奖每项奖励 1 个名额;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单位奖励 2 个名额。累计计算。中职学校(含省属)所获奖励名额由所在设区市教育局统筹。除向省教育厅申报外,各第一主编单位应积极争取向有关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或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称行指委)申报符合条件的教材,不占用各单位向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名额。
三、申报方式
(一)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的申报单位为各设区市教育局。由教材第一主编(作者)所在单位会同教材出版单位向第一主编(作者)单位所在设区市教育局申报,由设区市教育局依据限额择优向省教育厅推荐申报。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申报单位为第一主编(作者)所在单位。由教材第一主编(作者)所在单位会同教材出版单位依据限额择优直接向省教育厅申报。
(三)继续教育教材申报单位为各设区市教育局或省属单位。教材第一主编(作者)所在单位为中等职业学校(含省属)或市属其他单位的,由教材第一主编(作者)所在单位会同教材出版单位向第一主编(作者)单位所在设区市教育局申报,由设区市教育局依据限额择优向省教育厅申报。教材第一主编(作者)所在单位为省属单位的,由教材第一主编(作者)所在单位会同教材出版单位依据限额择优直接向省教育厅申报。各申报单位须对申报教材情况(包括教名称、册次、国际标准书号、主编、编写人员等)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 天。
四、材料报送
(一)《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申报推荐评审表》及附件材料(双面打印并一起装订成册)一式5 份;
(二)《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类)申报汇总表》或《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继续教育类)申报汇总表》一式1 份;
(三)纸质教材提供最新版次印次样书2 册(套)、数字教材提供电子版(光盘或实际销售的载体,一式2 份);纸质教材附带数字资源的,提供纸质样书和全部数字资源电子版(光盘或实际销售的载体,一式 2 份)。
请各单位于7 月 8日下班前将上述纸质材料(含光盘或实际销售的载体)报送至教务处处(云龙校区综合楼830室),请同时将电子稿发送至邮箱23682619@qq.com。联系人:朱千锋,13775970962。
附件1:申报评审表: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申报评审表.docx
附件2: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类)申报汇总表.xlsx
附件3: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继续教育类)申报汇总表.xlsx
附件4: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的通知.pdf
附件5: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优秀教材申报工作安排.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