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参考资料(2)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06-05   浏览次数:907

    要: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弊端的分析,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思路,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和教学的其他环节进行配合,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企业体制的改革,中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中高级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的重点工作,但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在的教育中存在诸多弊端:
1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受普通教育的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都是辅助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从而导致了:
1)课堂缺乏活力:教师讲的十分投入,又是比划,又是实物模拟,而听讲者却廖若星晨,通常教师提个问题,应声者没有几人,还有的根本就无人响应,弄得教师十分尴尬。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不适应职教学生,每个职教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差异很大,基础好的学生可能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就在听天书,一脸迷茫。可是,我们的教学模式还是原有的,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这种大统一的教学模式根本不符合学生现在的实际。二是硬性的管理制度,又使学生不得不坐在课堂,压抑着自己的个性,去遵守课堂纪律,使学生愉快的课堂变成许多同学受罪的场所。课堂上,除睡觉、看课外书、小声说话之外,还有许多目光呆滞。无论是教师讲课,还是组织其它活动,他们都毫无参与的欲望,没有丝毫的热情,认为一切事情都与他无关,更不要谈生气和灵气了。
2)学生缺乏自由发展的空间:现在的职业教育各专业的学制基本上都是2~3年,其中最后一年通常安排实习。这样一来,真正学习的时间就只有1~2年。学生一入校门,在被划分到某个班级的瞬间,他的专业、作息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授课老师、实习教师都已经固定,学生根本无权选择。从来没有人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必须得按部就班,老老实实地坐在规定的教室,听教师讲课,哪怕这门课根本听不懂。如此多的管制,导致了学生根本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如此稳如泰山、撼之不动的管理方式与教学模式之下,老师和学生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老师上课累,学生学习也很痛苦。
3)课堂教学中技能操作较少:职业教育载体具有明显的普通教育的特性,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技能操作较少,很多基础差的学生其实动手能力很强,但是他们的特长却得不到施展。在许多职业学校中,实训设备投入不到位、实训场地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实训实验设备比较欠缺,学生只能听老师描绘着最新的仪器、元件等等。虽然很多职业学校为学生安排了半年到一年不等的实习,但是我国许多工厂、企业还处于工业经济时期的标准化生产时代,许多工作就是重复一次又一次的机械式的操作,这就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学习无用的错觉,使学生认为专业对口率低下,学不学习都无所谓。
现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如下弱点:
 
1)师资队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系统的、严格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不是经过严格的考核,而只是经过常规的认证。
 
2)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不能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
 
3)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职教学生也随之增多,职教老师短缺现象浮出水面,很多老师辛苦的代课,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和深造,知识老化,不能跟上现代企业的要求,造成理论和实际的脱节。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时提高职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满足新时期学校和社会的需要。 
3
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分层次教学给课堂注入活力。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实施分层次教学,是由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它决非权宜之计,而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1998年招生并轨改革后,逐步进行了两包(包分配、包当干部)改两自(自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改革,而且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更多的学生都会选择上大学、读硕士、博士等等,留下来上职业学校的不论是高等职业学校还是中等职业学校都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一个教学班中,个体素质差异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同一个标准、同一个模式组织教学,必然造成吃不饱吃不了并存的局面,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的产品进入人才市场,可能更不受欢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在学生入学后便组织摸底考试,根据入学成绩和摸底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班):分为快、慢两层。快班在贯彻现有大中专教学大纲,使学生在掌握应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侧重于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加深加高加厚,为学生今后深造和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慢班则侧重于现有中专教学大纲中的技能训练,主要是为今后的求职就业做好准备。在实施分层次教学后,还应该配合相应的辅导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学的懂,听得明白,最终使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都能分批次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2)多样化的课程、弹性制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课余生活,给学生一块自我发展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学生入学后一定时期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申请调换专业,选择课程,学校配合开设多门选修课程供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发展自己的长处。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开设实训课程,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更深层次的课程,学校要给与表现突出的同学适当奖励。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比如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栏、广播台、校报等,及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国际、国内新闻,教育新思想、新动向及校内的新人新事,还要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艺术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每学期可以通过开展技能汇报、歌咏比赛、书法展览、法制讲座等活动来煅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尽管面对的学生基础比较差,但是他们思维开阔,动手能力强,与其死板的坐在课堂上听课,他们更喜欢实训课,在校外参观学习。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考虑增加某些学生的实际操作课程,并且配备足够的教师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虽然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在工厂里实习的机会,但是进厂后他们都被限定在一个工种或者一个车间里,没有全面认识工厂的机会。因此学校在教学中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在工厂、车间进行参观实习,并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今天全面的学习知识是为明天更好的选择工作做准备,只有知识丰富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而不是终生只干一种行业,只干一个工种。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有学习无用的感觉。
4
提高职业教育师资水平,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职业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在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懂得教学方法之后,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人师表的崇高道德,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在职业学校,必须倡导学习之风,教学科研之风,对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目前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短缺,学校可以选择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到学校任教,也可以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择教师。但是对于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外聘的兼职教师等必须经过一年以上严格的专业训练,不仅要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责任感以及执教的基本技能、技巧;还要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得到提高,并经过统一的考核才能够上岗。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他们还要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始终保持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当职业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时候,他们才能够在教学中自由地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不可以一蹴而就,它还需要教学各个环节的配合,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的支持,这样才能使整个职业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方.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韩永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邢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