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推进教育对外开放
(四十一)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是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引进境外智力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提升优秀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公民的国际交往能力和江苏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建成教育对外开放的先进省份。
(四十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把握教育国际化战略的目标定位,努力培养具有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年轻一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积极推进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实施大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到2020年,高水平大学本科生中具有境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达5%以上、其他院校达3%以上。鼓励高职院校为海外投资企业培养专门高技能人才。有条件的中等学校要实现国际交流网络化、经常化,学生国际交流和修学旅行常态化。加强和改进外语教学与师资培训,提高师生外语水平,加大双语教学课程比例,提高师生在教学科研和对外交流中的外语运用能力。实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计划,每年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进修深造。
(四十三)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引进消化境外先进课程资源。积极创办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水平大学,鼓励高校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建立办学和科研机构,探索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制度和模式。实施高层次海外引智计划,到2020年,引进100位左右掌握国际前沿技术、拥有创新成果的世界高水平学者和管理专家。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国外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引进计划,到2020年,职业院校20%以上的专业课要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加大网络课程的开发力度。探索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建设一批高度整合的国际化课程。
建设教师海外培训基地,扩大海外教师培训规模。着力建好英国苏曼基地、澳大利亚苏澳中心、加拿大苏安学院,充分发挥基地在加强海外教师培训、拓展教育国际交流渠道、强化汉语国际教育、展示江苏教育成就等方面的作用。
(四十四)增强教育国际影响力。打造“学在江苏”品牌,将我省建成境外人士在中国(内地)学习的重要目标省份。到2020年,在苏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达5万人左右,其中高水平大学研究生中外国留学生比例达5%以上。建设一批国际化的品牌学科专业和课程,支持高等院校建设一批用外语授课的特色和优势学科专业。鼓励高等院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攻读研究生课程。鼓励有特色和优势的高职院校及示范高中招收留学生。设立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茉莉花”政府奖学金,制定吸引留学生的勤工助学和医疗保险政策。建设一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鼓励中小学和幼儿园招收外籍人员子女。鼓励学校在海外设立留学生校友会。
(四十五)提升对外教育服务能力。积极开发海外教育市场,拓展江苏教育国际服务。实施海外分校(校园)计划,支持高水平大学在海外举办分校(校园),或建立海外学习中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高等学校联合举办境外办学园区,打造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的海外办学平台。发挥江苏文化、教育和地缘优势,稳步推进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探索建立高等学校海外志愿者服务机制。
利用江苏教育的优势资源,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提高合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