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七)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09-30   浏览次数:785
第七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十)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迫切需要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三十一)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应当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教师学术评价机制,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笃学、自尊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弘扬优良学风。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三十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优化教师教育布局结构,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教师教育基地,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职前职后教育贯通、学历非学历教育并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开放性、多样化、高水平的教师教育新格局。合理确定师范生培养规模和结构,深化教师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整体提升新教师的培养质量。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专业。
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培训制度。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目标,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和校长全员培训。健全省、市、县(市、区)教师研修中心和计算机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完善省、市、县(市、区)、校四级教师培训网络。以提升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培训,对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实行订单式培养或培训,2012年前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培训。重视抓好民办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将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对特殊教育和农村教师培训经费倾斜。
加快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托行业企业和高等院校,重点建设一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形成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和行业企业共同培养,教师在岗研修与到企业实践培训并重、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并举的“双证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造就一批职业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学科专业带头人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加强职业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优秀学科专业带头人。完善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制度,健全兼职教师跨校聘用的机制。开展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到2015年,培训5000名“双师型”教师,使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分别达78%、68%以上;到2020年,分别达85%、75%以上。
建设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支持高校申报两院院士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深入实施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立教学激励机制,加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培育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创新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造就一批协作攻关、勇攀高峰的科技创新团队。实施高水平教师建设工程,加强实践培养,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等,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教师培养基地。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现象,加大对优秀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支持他们脱颖而出。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涉外留学计划,资助3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境外高水平大学深造。提高高校外籍专任教师和具有海外教育经历的教师比例。实施学术大师和特聘教授引进计划,到2020年,支持高校面向世界引进10名左右顶尖科研人才、学术大师,支持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选聘400名“江苏特聘教授”。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面向海内外聘任一批学风严谨、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能带领本学科赶超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杰出人才。到2020年,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要有两院院士级高端人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要有“江苏特聘教授”,本科院校要有省“333工程”第二层次领军人才。
(三十三)加强教育教学专家培养。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教师和校长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育规律,改革教育方式,创新教育实践与理论,努力成为创新型的教育教学专家。鼓励学校广泛设立名师工作室,吸纳本学科教师参与,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到2020年,省辖市要有若干名社会广泛认可、成绩卓著的教育教学名家;县(市、区)中小学主干学科至少要有1名以上特级教师。实施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选拔一批特级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为他们成长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家创造条件,到2020年分四批选拔200名特级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设立教学成果奖,奖励在教学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各级各类教师。设立“江苏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表彰作出重大贡献的教育工作者。总结、宣传和推广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实践成果及办学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三十四)健全教师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学校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支持高校进行年薪制改革探索。完善并落实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农村从教。改善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对长期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贡献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到苏北农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实行学费补偿政策。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院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
(三十五)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以上教育部门按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科学核定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适应城乡一体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及小班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制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编制标准。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对教师实行分类聘用、分类管理和分类考评,建立健全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推行校长职级制。
表二: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学历指标
教师学历比例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
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
68%
14%
90%
35%
100%
60%
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
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
81%
31%
95%
60%
100%
90%
普通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
其中:研究生毕业
70%
0.66%
95%
5%
100%
8%
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毕业
4%
12%
20%
职业高中教师研究生毕业
3%
12%
20%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研究生毕业
9%
20%
30%
本科院校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
73%
95%
100%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
31%
50%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