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及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全面落实学校工作目标及要求,以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关键,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引导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务实有效和规范性建设,努力寻找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使学校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化“质量是生命”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2、根据学校教学发展的规划,修订和完善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建立适合我校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
3、坚决执行课程计划,完善课程设置的结构,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突出质量意识,聚焦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4加强教研室、骨干教师等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行项目化教学改革。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加强和优化教学管理,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根据加强和优化教改的要求,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做到精细化管理。
进一步组织系部完善教学文件的编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研讨学习,使每一位教师理解,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
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规范》的实施细则,并实施教学巡查制度,规范理论和实训教学管理。
充实与完善试题库建设,并进行多元评价考核方式的探索。
加强教学督导制度,促进系部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和评价体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顿意见,并督促检查整顿效果。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以强有力的监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二)通过大力推进五大工程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1.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是增强学校发展后劲的关键。本学期教务处将继续落实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的“青蓝工程”,并立足岗位练兵,培育后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展青年教师课堂达标活动,本学期除人人上一节公开课或示范课外,由一位青年教师上公开课,由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分析教材、分析学情、指导备课,上课结束后再进行集体评议。同时,督导听课的密度要加大,反馈信息要及时。
(2)、继续完善导师制活动,指导教师以老带新,共同探讨,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研究氛围。
(3)、开展校优质课评比活动,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市级以上教学能手活动。
2.提升师资队伍技能水平的提高。
①9月下旬对学校技能大赛中已经通过高级工技能实操考试的部分专业课教师,进行高级工技能理论部分考试,②11月组织新分配教师进行中级工技能考试。力争全体专业课教师全部具有中级工证书,其中80%达到高级工水平。
3.推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加大培养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的力度,对具有发展潜力、德才兼备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给予重点培养。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水平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推进课程改革、开发教学资源,促进专业教师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提升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努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三)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学校《关于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工作意见》[校发2010(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有关要求,大力推进课改进课堂、课改进教研,人人参与课改,人人取得成效活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切实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把修改完善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印发到每个教师手中,确保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能够得到真正实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说课比赛活动。通过组织专业教研室、系部、学校三级说课竞赛,大力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组织教师和行业企业的专家挖掘课程资源。有计划地推进校本教材开发,组织编写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充分反映五年制高职办学特色,特别是理实一体、强化技能训练的校本教材。
(四)切实强化软件培训,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学校的电子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安装已有2年多,但是至今还没能全面推广应用。究其原因,除系统在不断地更新完善外,主要在于广大教职工的信息化意识弱、对教务软件使用不积极。本学期,要继续强化教务软件培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常规管理和信息技术队伍建设,多层次、多形式开发教学信息资源、努力培养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广大教师开发和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整合,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要依托教务管理系统,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平台,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
(五)树立服务意识,加强交流合作
1、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教学过程管理的各类资料,反馈教育教学过程的信息,为教学系部服务,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度。
2、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校际交流,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档次。
3、为教师成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以校本培训为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水平。
20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