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工作要点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11-03   浏览次数:1041
2010年学院工作总体要求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每一所分院、建好每一个专业为目标,以创建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和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为着力点,以师资队伍、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能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1.科学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深入研究关系学院全局、意义深远的重大问题,明确“十二五”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理清规划编制基本思路,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科学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召开“十二五”规划制订工作会议,指导各分院制订发展规划。
2.积极创建国家和省高水平示范学校。指导各分院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创建标准,大力推进创建工作,力争使大多数分院达到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标准,其中三分之二进入国家高水平示范学校建设行列。
3.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推进学院五年制高职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增设一批社会需求大的紧缺专业,调整一批办学条件差、不适宜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加大数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药物制剂技术、会计、应用电子技术、护理、现代农业等七个学院重点专业建设力度,再确定2—3个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指导各分院创建20个左右省级五年制高职高水平示范性专业。指导各分院加强专业建设水平评估后整改工作,配合省教育评估院开展23个办学点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4.认真开展专业协作委员会工作。加强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建设,筹备成立2—3个新的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指导各专业协作委员会及项目组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召开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工作会议,推进专业协作委员会各项工作展开。
5.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制订下发学院《关于深化课程改革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分院和办学点修改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主干专业课程标准,组织专家检查督导实施情况。组织编写一批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校本教材,开发一批优秀课程设计案例,丰富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评审立项40门左右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组织开展说课、评课活动,评选50名学院教学能手。指导各校建立课程评价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全员、全面、全程”课程实施质量监控的长效运行机制。召开学院教学工作研讨会议。
6.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指导各分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先引进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织3000名左右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加专业教师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重点选派300名左右骨干专业教师以项目形式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其引领专业发展的能力。切实加强师资培训,指导各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举办教务处长、学生处长、专业带头人等培训班,选派50名左右专业负责人到国外培训,依托专业协作委员会重点培训1000名左右中青年骨干专业教师,努力增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制订学院教学名师评审办法,启动学院教学名师培养工程。制订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办法,启动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加大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力度,评选30名左右学院专业带头人。做好2010年学院教师职称评审和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认定工作,做好学院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工作。
7.大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各分院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大力推进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组织各分院开展新一轮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力争建成10个左右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指导各分院加强实训基地规范化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高效运行管理机制。指导各专业协作委员会推进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组织学生跨校、跨地区实训,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8.切实做好招生工作。认真贯彻省教育厅五年制高职招生管理办法,按照“稳定规模、适度发展、规范专业、保证质量”的指导思想,做好招生工作。年招生4万人左右。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继续扩大学院影响,营造良好招生环境。加强录取过程管理,指导各校做好录取各个环节的工作,努力提高生源质量。召开招生工作会议。认真做好专转本有关工作。
9.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认真做好当年录取新生的学籍注册(含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四年级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在校生学年电子注册和毕业生学历电子注册工作。及时做好各年级学生学籍异动工作。做好毕业生学历证书发放工作。做好学籍管理软件升级培训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资格审核工作,加强毕业生就业派遣有关工作管理,指导各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不断提高就业质量,确保高就业率。举办学生管理干部培训。
10.认真做好技能鉴定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学院《关于加强五年制高职学生技能鉴定管理的意见》,指导各校加强技能教学和鉴定工作,努力提高可考专业师生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取证率。指导各校开展校级技能比赛,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各级技能比赛。加强各校技能鉴定站的建设,提升技能鉴定能力和水平,推进校际间技能鉴定资源共享。发挥专业协作委员会技能项目组作用,组织开展国赛、省赛和市赛未设项目的技能比赛。
11.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合作视导,贯彻落实学院《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各校各专业与2个以上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所有专业建有2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各校至少有一项校企合作的研发项目,为企业培训不少于3期,培训量不低于在校生人数的30-40%。召开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
12.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寻求中外合作办学新途径、新项目,拓展中外合作办学渠道,力求做到中外合作办学规模扩大与内涵提升并举;继续做好NIIT合作项目有关工作,稳定年培训学生规模,指导NIIT教研协作组开展活动,做好NIIT外教派遣及其专项经费补助申报工作;做好有关分院与外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相关申报工作;组织部分分院赴国外院校学习、考察。
13.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深入学习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职业学校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的通知》、学院《关于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的通知》(苏联院〔2009〕8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通知》(苏联院办〔2010〕2号)精神,认真落实学院“和谐校园创建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的各项要求,开展创建工作调研,督促各校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保障措施;指导各校按照创建标准,统一部署,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各分院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建设,把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学校内涵的大事抓好抓实,年底前初见成效。
14.做好国家奖、助学金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教育厅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四、五年级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评选和伙食补贴发放工作。做好一、二年级国家助学金发放管理等工作。做好涉农专业学费减免工作。做好毕业生征兵补偿学费管理工作。做好高校新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工作。
15.深入推进教学研究工作。指导各分院大力开展教学研究,组织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申报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省、行业部门等有关科研课题的研究。加强省级和院级立项课题管理,组织课题研究进展检查与结题评审。围绕学院教学改革工作重点,组织学院立项课题评审,确定一批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16.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培养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广大教师开发和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整合,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加强信息采集机制建设,多层次、多形式开发教学信息资源,构建教学资源信息库,努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进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为师生服务。加强学院网站建设,增强学院网站服务功能。加强信息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信息质量,开展优秀信息员评选活动。办好《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杂志。
17.加强对分院及办学点规范管理和指导。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范管理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配合省教育厅有关处室做好分院和办学点清理、规范工作。协助教育厅严格控制新设分院和新增专业办学点。协助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和省委党校做好分院校长培训工作,促进各校长进一步更新理念,增强办好五年制高职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指导、督促各校加强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证教育质量,逐步形成五年制高职优势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