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发布人:王郝  发布时间:2018-12-10   浏览次数:1555

根据苏安院党[2018]29号《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工作方案》要求,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工作,强化课程育人导向,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章 实施原则

第一条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为目标导向,深入挖掘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推动“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推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

第二条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课程思政”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学习、成长规律。通过积极调动全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育人作用,引导和激励全体教师切实承担起工作的主体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 主要内容

第三条 “实施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计划”,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抓住教材、教师和教学三大关键要素,立足课程、课堂,深化思政课理论教学模式改革,开展以问题为导向专题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推进思政理论实践教学与学生德育考核深度融合。每学年开展一次思政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打造思政理论课教学示范课堂,从教学团队、教学组织、课堂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质量评估等环节全面提升示范作用。有效推进教育新技术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用2年时间,完善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教学案例建设。

第四条 在全院范围内“实施课程思政行动计划”,每门课程要结合课程特色,设计课程导论环节,强调专业伦理、时政要素、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思政内容。每个单元的教学设计要明确体现德育内涵与元素,授课教师要结合当下经济社会形势与时事热点,从育人角度阐述成长与成才关系,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或经验交流活动,有效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第五条每个专业建立系列化的红色案例库,每个案例库至少包括10个案例,其中原创性案例不少于50%。学校每年进行一次红色案例库评选活动。所有案例应有效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专业领域内重点关注问题,或实践中代表性问题,充满思政元素,具有德育功能,突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第二年起红色案例库评选以增量、原创为主要评价标准。 红色案例库评选成果纳入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第六条学校两级督导在全面听课的基础上,每年推出1-2门思政功能明显的示范课。示范课不但满足第四条、第五条的要求,而且建设有“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基地,引领学校“课程思政”工作。

第七条 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在现有的听课评价中增加“课程思政”的内容。

第三章 保障与激励

第八条 学校成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其他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基础部、学工处、人事处、督导室、教学系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推进全院“课程思政”工作。

各系部要把“课程思政”摆上重要位置,建设一批以系部为单位的“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课程思政”专业核心课程,培养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和团队,形成学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成功经验。

第九条 修订《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教材选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教材选用的思想性标准,全校各类课程教材选用实行严格的审查和备案制度,侧重思政隐性价值取向,保证教材使用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条 学校设立“课程思政”专项经费,重点资助和保障“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加强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管,杜绝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第十一条 充分利用校园网、微信平台等现代媒体手段,大力营造“处处有德育、时时讲育人”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好做法,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典型专业课程,加强舆论引导,确保“课程思政”入脑入心。

第十二条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学期教学质量考核和年度考评体系中,并贯彻落实 “师德一票否决制”。

第十三条 实施“课程思政”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学校每年汇集出版“课程思政”案例集,对入选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教师将“课程思政”成果公开发表,并全额资助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基础部负责解释。